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0节 (第2/3页)
水塘都染成了红色。 ??但清军难以行动,明兵能动啊,随着两军近身肉搏,弓箭没了卵用,就连枪矛这种长兵器都很难在泥浆混杂的水田中施展开来,只有身上的短兵器可以使用。 ??清兵不得不丢弃战马,但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沉重的甲胄也是妨碍。而等到那些个壮民也加入战场后,他们才发现这一点…… ??壮民们不用长矛,他们手中的耥耙看似只是农具,但由于比清兵手中的枪矛要短得多,却又比刀剑和短锤要长,大约刚好四五尺的样子,在水田里既施展得开,又对清兵有长度优势,实在刁钻得很。 ??两广山多田少,为了争夺各种农业资源,宗族、地域之间械斗不断,对于这些壮民而言,最为擅长的便是这种毫无阵型组织可言的“群殴式”械斗。 ??他们相当狡猾,面对战力强悍的八旗兵,往往不直接与其交战。而是拿着武器,在水田里和清兵周旋,待对方在泥浆中深一脚浅一脚折腾得气喘吁吁时,寻机用耥耙将对方钩倒。只要清兵一旦摔倒在水田当中,麻烦的铠甲让他们很难动作,而上身**的壮民们则拿着柴刀扑上去,狠狠压住。 ??要么被刀捅死,要么被活活淹死。 ??明军士卒也有样学样,而且他们战斗力更强些,还能替壮民们吸引清兵注意力,让对方偷袭得手。 ??水田岸上,尼堪目瞪口呆,他发现自己的骑兵陷入明军陷阱后,他没有第一时间下去支援,因为他知道这于事无补。 ??紧急思忖一番后,尼堪迅速瞄向了山腰上李过所在的地方,只有先把对方指挥中枢先摧毁掉,才有可能全身而退。 ??而李过早就等着他了,此时尼堪身边还有约计千名八旗精骑,李过这边则有三千骑兵。 ??双方主将一声令下,两支骑兵在半山腰的一片小开阔地碰撞到了一起。 ??尼堪那边虽是八旗精锐,但李过手下却也不凡,这些都是当年从陕北一路辗转剩下的闯军老卒,不仅身经百战,对满清也是咬牙切齿。 ??双方没有什么多余的花哨动作,只是以最直接,最野蛮的方式冲撞在一起,短柄战锤和刀剑交错碰撞,入肉切割声、惨叫声、尸体落地声接连不断,这就是骑兵的对决。 ??李过远远便盯住了被白甲兵扈从在内的尼堪,这些满洲巴牙喇勇士,是每旗当中最为凶悍的将士,他们从小就被作为最优秀的猎人培养,长大之后跟随父兄征战四方,历经重重选拔,最终成为八旗当中的佼佼者。 ??他咬牙喝道 ??“刘体纯主持战局,来亨,带着亲卫跟我来!” ??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,年方二十,在闯军当中一向以勇力闻名,虽不如郝摇旗那般威名大,但也是一员骁将。 ??李过和李来亨带着两百亲卫,从侧翼绕开战场,直扑中军尼堪处。 ??尼堪不是孔有德,他早已战心炽热,亲率七十名白甲精锐,迎了上去。 ??毫无疑问,相较于白甲兵而言,李过手下亲卫还是不如的。仅仅交战不过一刻,明军这边就倒下了二十几人,而白甲兵不过伤亡七八人而已。 ??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李过被一名白甲兵中的牛录章京带人缠住,左右亲兵奋勇护卫,战成一团,他们弃掉长柄,短兵相接,一时间难分胜负。 ??而李来亨却瞅准机会,只身扑向身边没几个人了的尼堪! ??这位努尔哈赤之孙,后来被评价“国初开创,栉风沐雨,以百战定天下,系诸王是庸。”的大清敬谨郡王武艺相当了得,只是一交手,李来亨就觉得虎口阵痛,险些没接下来。 ??二人又以短兵相战几合,李来亨见找不到破绽,干脆直接弃马扑向骑在马上的尼堪。 ??尼堪此时毕竟已经四十多岁了,直接被李来亨撞下马来,什么兵器此时也没用了,两人干脆扭打在一起,难解难分。 ??可惜作为身经百战的满清宗室名将,论战斗技巧,尼堪还是比李来亨要强,不一会儿,便将李来亨压在身下,两手猛力掐住其脖子。 ??李来亨只觉呼吸困难,最终干脆将尼堪紧紧抱住,而后奋力向山腰下滚去…… ??尼堪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打算玉石俱焚! ??两人在碎石、灌木丛生的山坡上不断摔滚,在身上划出无数大大小小的伤口,滚动长达数十米后才扑通一声掉入水田。 ??二人身上都还穿着甲胄,算是没被山坡上的木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