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7节 (第4/4页)
,更遑论开遍全国了! ??早两年‘图书馆’的开放,在京城文人圈中可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。要知道这个时代书本的价值是很高的,一般人想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有限的,特别是那些家贫无有资产却想着走科举这条路的人,为了一本想看的书是绞尽脑汁。 ??人们也很爱惜书本,得了书本都是收藏起来留着给后辈子孙,家有万卷书的人不亚于有万贯家财,常常以书香之家自居,自豪不已! ??而从来没有人说无偿的开放书肆随便让人看,那在读书人中造成的影响不下于一场大地震,特别是那些贫寒学子,无不欢呼雀跃,闻风而来,顿时将‘图书馆’挤得水泄不通,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啊! ??自那日起谢琦的的名声几乎是一夜间传遍京城,人们争相赞誉他的善举,即使有人私下嘀咕谢琦在沽名钓誉的,也很快被隐没在一片赞扬声中,不管谢琦是出于何种心思做出此举,的确是帮到了很多人。那些受了谢琦恩惠的读书人,首先就将谢琦视为贵人,不会坐视他的名声不管。如韩缜当初他们的预料,谢琦一洗以往有瑕的名声,刷爆了文人圈子的好感度。 ??趁此机会,‘树人书院’正式成立招收学子,它由谢琦担任院长,夫子中有韩缜设法从别地挖来的经验丰富的教书先生,也有以往谢琦相熟的贫寒读书人,囊中羞涩想借此谋取立身之道的。 ??至于生源更多的是来源于平民百姓中,先期以低廉的学费和奖学金来吸引人,都是些家贫读不起书又期待望子成龙的。毕竟京城首善之地,不禁有官学,还有数不清的私塾学院,想要从这些经营多年的学堂中抢人是不容易的。 ??如今‘树人书院’还在草创阶段,还未有学生正式考试,所以韩缜这个院长的大弟子就被寄以厚望,指望着他一鸣惊人,好让人知道‘树人书院’不仅学费上面经济怡人,而且质量也是有保证的,以此来吸引众多优秀的学生报名。简单来说,就是打算拿韩缜做个‘活广告’! ??这本来就在当初两人的计划中,也是谢琦愿意在侯府一呆几年的原因,所以韩缜早有准备,也是无可无不可! ??作为经历过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人,最不怕的就是考试了,大考,小考,月考,摸底考,考得人吐! ??既然决定要下场,韩缜早早就通知府里做好前期准备,像报名啊,有些事有侯府出面有很多便利。 ??他们永宁侯府的老祖宗是流浪儿出身,只知道自己姓韩,父母家乡一概不知。后来跟在太。祖身边打江山,一直打到了京城。后来论功封赏时,干脆就将籍贯落到了京城,自此落地生根,繁衍子嗣。所以韩缜不用跑到别地去,留在京城就能科考了,倒也便宜。 ??侯府里对他这么小就下场很惊讶,除了老侯爷,叶婉婉,他们都不太了解韩缜的学习进度,虽然自小就会夸赞他天资聪颖,但是只以为比常人聪明些有的,总不会太夸张! ??就是永宁侯也不太清楚,一是他无所谓韩缜学的好坏,他更注重其他方面;二来也是他的心思都在军务上,也是相信儿子,对韩缜这方面的关注就少了! ??所以众人惊讶有之,嗤笑的也有,也不乏关心的! ??在一起读书的几位堂兄弟中,倒是知道韩缜的功课应该学得比他们深,因为往往谢琦是单独教授他一人的,就是因为进度不一样,但是具体到了哪一步就不清楚了! ??倒也不是说谢琦因此就忽略了他们,既然当了他们的夫子,他就必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! ??像韩纭实在不是读书的料,有谢琦的引导,加上韩缜时不时的鞭策,也不过是熟读三百千,其余四书五经不过拿基础的了解个大概,能通读常用字,知晓常用的典故大义,就不错了。 ??你让他去考试答题,提笔作文,那纯粹是为难人! ??大房李氏大概是心知肚明,儿子初时连一本《三字经》都背不下来,能有现在的成绩其中老师也是花费了心思的。可是儿子也只能到这个地步了,想走科举基本是没有指望了,她也死心了。现在她倒庆幸儿子当初坚持一心习武,如今看形势也是一条出路,将来靠着他二叔能混个一官半职的,也比做平民百姓强些! ??至于韩纬,虽然他天资有限,却也知道谢琦教学质量高,比外面的先生强多了,也并没有因为堂弟而忽视了自己。并不像他娘说的,先生因为韩缜而入府,就将所有心思都放到了堂弟身上。